“小时候课本里‘天无三日晴,地无三里平,人无三两银’的贵州,和我眼前看到的完全是两个模样。”首次踏上贵州土地的台湾地区前民意代表游毓兰,17日,在参加2025年贵州·台湾经贸交流合作恳谈会受访时,发出了这样的感慨。从中国天眼到抗战历史遗址,从千户苗寨到省博物馆,她用脚步丈量贵州的发展与底蕴,也为黔台两地交流探寻新方向。
谈及此次行程的惊喜,游毓兰首先提到了“中国天眼”。作为科幻迷与《三体》粉,她将“天眼”比作聆听宇宙的“天耳”,直言其展现了中国创造不可能的实力。在贵州省博物馆,夜郎国文物让她格外亲切,“在台湾常说‘夜郎自大’,没想到在这里找到了‘远方表亲’,200年的夜郎历史特别有意思”。而各地架起的桥梁、铺设的道路,更让她对比台湾山区一下雨就成灾,甚至断桥的困境,赞叹贵州工程技术过硬。
除了文化与科技的震撼,贵州的抗战历史也深深触动了她。今年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,在独山深河桥,她了解到独山战役中,贵州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日军进攻陪都重庆的野心,不禁在脸书分享这段历史。“很多在美国的同学留言,从没听过这段故事,这让我意识到,贵州的故事和成就,还有太多人不知道。”她还提到,因初中同学是贵州兴义人何应钦的外孙女,自己早对贵州心存敬仰,而何应钦代表中国接受日本投降书的历史,更是贵州人的光荣。
针对贵州的宣传推广,游毓兰结合台湾年轻群体特点给出了具体建议。她指出,台湾年轻人爱用小红书、抖音,贵州的人文、科技发展都可借助这些平台高频曝光,“苗寨里那么多网拍内容,说明年轻人喜欢这种形式”。对于独山天洞这类资源,她提议用对比的方式制造冲击力,比如,“独山景观一枝独秀,富士山算什么”等主题,并建议向年轻人征集更多创意。
“如果不是亲自来,我不会知道贵州这么精彩、有魅力。”游毓兰表示,未来希望推动更多台湾年轻人来贵州,感受“天眼”、大数据的魅力,学习贵州的工程技术,让黔台交流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新活力。(海峡导报记者 孙静文/图)
牛道配资,中国十大股票软件排名榜,股票配资8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